海底光纜設備結構:
海底光纜是用絕緣外皮包裹的導線束鋪設在海底,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擾,所以海纜的信噪比較高;海底光纜通信中感受不到時間延遲。海底光纜的設計壽命為持續工作25年,而人造衛星一般在10到15年內就會燃料用盡。
海底光纜的基本結構為:聚乙烯層、聚酯樹酯或瀝青層、鋼絞線層、鋁制防水層、聚碳酸酯層、銅管或鋁管、石蠟,烷烴層、光纖束等
海底光纜系統主要用于連接光纜和Internet,它分為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兩大部分。岸上設備將語音、圖象、數據等通信業務打包傳輸。水下設備負責通信信號的處理、發送和接收。水下設備分為海底光纜、中繼器和“分支單元”三部分:海底光纜是其中重要的也是脆弱的部分。
深海光纜的結構比較復雜:光纖設在U形槽塑料骨架中,槽內填滿油膏或彈性塑料體形成纖芯。纖芯周圍用高強度的鋼絲繞包,在繞包過程中要把所有縫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滿,再在鋼絲周圍繞包一層銅帶并焊接搭縫,使鋼絲和銅管形成一個抗壓和抗拉的聯合體。在鋼絲和銅管的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。這樣嚴密多層的結構是為了保護光纖、防止斷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。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,在海纜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。
海底光纜的結構要求堅固、材料輕,但不能用輕金屬鋁,因為鋁和海水會發生電化學反應而產生氫氣,氫分子會擴散到光纖的玻璃材料中,使光纖的損耗變大。因此海底光纜既要防止內部產生氫氣,同時還要防止氫氣從外部滲入光纜。為此,在90年代初期,研制開發出一種涂碳或涂鈦層的光纖,能阻止氫的滲透和防止化學腐蝕。光纖接頭也要求是高強度的,要求接續保持原有光纖的強度和原有光纖的表面不受損傷。
通過以上的介紹,希望可以幫到您更多的了解海底光纜設備信息。